文|张书乐
画作《白痴》的作者班克斯肯定想到了。
这幅作品讽刺了1987年拍卖梵高向日葵创纪录的成交额,书写着“我真不敢相信你们这群白痴真的会买这个”。
当这位街头艺术家用行为艺术的套路,在直播中烧毁这幅画,“白痴”真的出现了……
随后,班克斯将这幅画的电子版以NFT形式售出时,售价达到247万人民币,而这个价格是原画的整整4倍。
讽刺画,最终成为画中人,NFT的宿命也被隐喻成了一种割韭菜的无限循环。
警世恒言与收割韭菜同步,NFT真如此“白痴”吗?
NFT艺术家的韭菜收割年?
2021年,被称之为NFT元年,充满了诡异和怨念。
NFT的魔力来自于唯一。
作为一种非同质化代币,可以在网上流转的资产,NFT本身是区块链中和比特币正好相对而立的另一面。
换言之,比特币是同质化代币,交换时只有数量上的差别,本质是一样的。但NFT具有独一无二、稀缺、不可分割的属性,每一个NFT都无法互换。
如果一定要用现实中的物品进行比拟,则比特币更接近于钱币,每一个都有编号,但本质一样,而NFT则类似于文物,每一个都不一样,世界上只有一个真品。
或许也恰恰是基于这种不完全意义上的比喻,NFT和比特币的初始应用场景,也就恰如其分的从艺术品和代币两个角度分别起航了。
只是,一开始路就走的有点别扭。
在疯狂和清贫中,憧憬着财富与缪斯的艺术家,成为了这场航程里的首批船员。
2021年3月,美国一名艺术家迈克·温克尔曼的数字作品《每一天:前5000天》经过14天的网上竞价,最终以折合人民币约4.5亿的价格成交。
这是2021年数字作品被拍卖的最高价,也被认为是“数字艺术史的里程碑”。
姑且不论其作品的艺术成就是否值得这个价位,单是类比名画的交易价格,让这位40岁的美国画家一夜暴富,就使得更多的人跟风进入。
更魔幻的还在后面,各种媒体上充斥着下列奇怪的艺术NFT故事:
一位美国的平面设计师Beeple,将一副电子图片NFT化,从而卖出将近7000万美元的价格。
Twitter创始人杰克·多西,把自己的第一条推特制作成NFT,从而卖出了290万美元的高价。
连火星人马斯克也难耐好奇心,“客串”了一把NFT创作者,他一时兴起创作的NFT歌曲一经发布,便很快获得了近600万美元的收入。
是艺术还是炒作,其实已经非常明显。
但入局者依然在疯狂,因为韭菜的热情更加高涨。
2021年8月,NBA巨星库里用55枚以太坊(大约价值18万美金)购入一个猴子头像,而这还不是此头像系列里最贵的。
资料显示,这一系列的猴子头像原名为BAYC,也可以叫做无聊猿猴游艇俱乐部。它是由10000只猿猴NFT组成的以太坊数字收藏品,每一只猿猴在服饰、表情、背景上都是独一无二的,换句话说,每一个头像都是所谓的“孤品”。
这款NFT作品发布于5月,最初的售价不过是0.08以太坊(价值185美金),结果不到一白天便暴涨超500倍。
更疯狂的还在后面,2019年曾以457万美元拍下巴菲特的一顿午餐而名声大噪的区块链“波场TRON”创始人、90后创业者孙晨宇。
他先是在2021年3月那场令NFT出圈的佳士得拍卖会上,以人民币近1.3亿元和1300万元的价格,分别拍下毕加索名画《戴项链的躺卧裸女》和安迪·沃霍尔的《三幅自画像》,非常成功的烘托出了《每一天:前5000天》的4.5亿价位。
随后在9月2日,他跟风库里,花费1050万美元购买人生中第一个头像Tpunks后,又以1500万美元购买了新的猿猴头像……
值得注意的是,Tpunks是他旗下公司波场TRON的第一个NFT头像项目。一切和3月那场秀,炒的异曲同工。
正如孙晨宇的微信显示:天价头像背后的朋友圈封面,是天价午餐中孙晨宇和巴菲特的合影。
谁是韭菜!谁又是收割者?
或者,韭菜炒的两者兼职了。
万物皆可NFT!此处也有元宇宙
跳出爆炒的环节,NFT平台与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关系,反而不复杂,不过是售出分成比例的区别而已。
这形成了一个新的头衔:NFT签约艺术家。而这类艺术家的构成也很丰富,画家、游戏设计师、摄影师、插画师、平面设计师,甚至还有学生。
报道显示,在2021年9月,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日销售额已经超过1亿美元,事实上,真正的峰值在8月,该平台8月29日的交易额超过3亿美元。
作为交易平台,永远不会亏损,OpenSea每笔交易收取成交额的2.5%作为手续费,而在国内,NFT中国的抽佣则是10%。
让NFT溢价越高、平台收益才会更猛。
于是一些“合谋”也就自然发生了。
让更多的“艺术”进入NFT,让更多的人可能成为创作者或购买者,就成了一种破圈和赚钱的必然。
在利益和影响力的双重驱动下,NFT在2021年开始泛娱乐化了。
6月,电影《真·三国无双》发行国内首套电影NFT系列作品,囊括了不同形式的角色形象、道具海报。
10月,王家卫的电影NFT作品《花样年华--一刹那》在苏富比拍卖会,以428.5万元港币成交。
11月2日,昆汀·塔伦蒂诺在NFT NYC大会上宣布将把《低俗小说》中的未剪辑片段、原创手写剧本和导演本人的独家音频作为NFT作品进行拍卖。
更容易进入的则是低端的手办、玩具领域。
2021年初,一款名叫VeVe Collectibles的App在美上线,专门出售及展示虚拟手办。上线半年,就已向超过34万名用户出售了超过58万件数字藏品
阿里2021年5月率先推出NFT数字艺术专场,又在6月限量发售“敦煌飞天”“九色鹿”两款付款码NFT皮肤,售价9.9元,各限量8000份,结果秒光。
随后,网易也为旗下游戏《永劫无间》IP发行了系列NFT盲盒,15分钟售罄。
而在8月,腾讯上线了国内首款NFT交易软件“幻核”App,首期发售的是300枚有声《十三邀》数字艺术收藏品NFT。第二期《万华镜》数字民族图鉴更是被一分钟抢空。
9月底,奥飞娱乐联合支付宝蚂蚁链上线了3款《镇魂街》IP的限量版虚拟手办,发行2天后,仅其中一款就卖出了4万份,按每份25.9元的售价,销售额超过了百万……尽管很多人声称,该虚拟手办画风十分敷衍,还省了开模和铺货的钱。
盲盒、手办、皮肤乃至付款码,都被脑洞打开的NFT化。一些品牌也同时开动了脑筋。
奥迪携手艺术创作了 NFT 艺术作品《幻想高速》、宝洁公司旗下的卫生纸品牌推出了 6 款限量的NFT厕纸、必胜客加拿大公司发售了“像素化披萨”艺术品;此外还有奢侈品品牌捷克豹的虚拟手表、德国化妆品公司的NFT香水……
这些动作,则可以看做是一场借势NFT的营销。
当元宇宙在2021年反复引发爆点时,更多的公司在宣布自己进入元宇宙时,也会用上NFT:你购买的FNT家具、电器、字画或香水,都将成为你在元宇宙中的固定资产。
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信息则是:一张郁金香的JPG图片,变成NFT并在Opensea上售卖时,其成交价达到2.25万美元。但这不是终点,随后这个图片就以300多万美元挂出售卖,转手收益百倍。
昔日郁金香热的泡沫,已经从隐喻变成了明悟。
你拥有了一张不可销毁的“鉴定书”?
NFT到底变成了什么?
其实一点都不模糊,就是一张“鉴定书”。
或者说,一份不可销毁的证明。
按照最基础的理解,就是一种确权。
即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,发票,订单,保险,账单等;演唱会门票、电影票、话剧票;出生证明,驾照,学历证书;乃至虚拟宠物、明星卡片、游戏装备这些纯数字化东西,就可以基于NFT来标记、确权、交易,这种数字证明具有唯一性、不可分割性,无法被复制和随意篡改。
然而,NFT的走向却变得虚无化。
本质上,它扮演的是一个公证处、一张鉴定书,确定玉石、金器的成分、字画古玩的真伪等,甚至还可能是一个动态的个人状态。
2021年6月,圣马力诺共和国日前发布基于区块链的国家级数字疫苗护照,并采用链上 NFT 技术保障证书独一无二性,并成为该国公民出入境的有效凭证,证明该接种记录是“一人一证,没有篡用”。
这个看似很花边的新闻,恰恰说明了NFT的实际用途:现实与虚拟的真正结合,而不是一个看得见、摸不着的虚拟物品。
当然,场景的应用还可以更多。
早在2019年,耐克就为一个名为“CryptoKicks”的NFT球鞋申请了专利。当用户购买一双Nike球鞋时,会收到和这双鞋配套的唯一的数字资产,即同时获得鞋与代币,二者结合即被称为CryptoKicks,意为加密球鞋。
问题在于,实体鞋早晚会坏,除非就是拿来做藏品。
但丢掉了实体球鞋后,虚拟的NFT价值在哪?
至于完全虚拟的香水、手表或其他现实物品在虚拟世界的投影,又该如何确定它的价值呢?
仅仅是为了收藏或操作一段0和1的编码吗?
或许,本来就是无价值的东西,只是一个另一种存储方式的证书。
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,或许知道风口的锋利,也给予政策原因,而在NFT在国内的生长,设置了一个自定义的限制:收藏品。
2021年11月,小红书推出了NFT数字收藏品,百度旗下百信银行推出NFT数字藏品。而此前阿里、腾讯的NFT布局,也同样是围绕收藏品进行。
大多数巨头都是推出的NFT数字藏品,也因此为了避免恶意炒作而刻意去金融化。简单来说就是购买易、转手难。
支付宝与腾讯都表示不支持藏品二次售卖,粉丝粒规则要求“至少持有数字艺术品数字作品180天后可以转赠”,幻核App则直接未开放NFT的二级市场交易。
毕竟在缺少投资渠道的中国市场上,如不先期管控,必然疯狂涌入。
就和此前的炒鞋、炒盲盒,更多年前的兰花热、藏獒热一般无二。
即使如此,疯狂依然存在。
有报道显示,支付宝粉丝粒此前发行了限量21000份、价格39元的3D数字藏品——亚运火炬。随后,这款火炬在拍卖平台上标价最高达到314.9万元。
于是,阿里很快关闭了这场拍卖……
但更多国内中小的区块链平台,在政策监管趋严、生存唯艰之时,却顾不得这么许多。
在一场NFT艺术展中,当艺术家轮番上场介绍完自己的创作理念后,就有人直接发问:“哪一幅最值钱?”
一份连实物都不存在的“鉴定书”,正在试图用更低的门槛来收拢更多的狂热者而非爱好者,成为韭菜。
NFT的猜想:本可以成为“多元宇宙”
有好莱坞鬼才之称的昆汀·塔伦蒂诺,总喜欢带来两极化的争议。
负面的争议是侵权。
2021年11月17日,《低俗小说》版权方米拉麦克斯影业起诉昆汀·塔伦蒂诺,称其拍卖《低俗小说》NFT并未与公司交涉,侵犯公司利益。
该公司的律师甚至在一份公开声明中用上了影评人式的攻击:“蓄意地、有预谋地、短期地抢钱”。
哪怕,《低俗小说》在公众眼中,本就是昆汀·塔伦蒂诺的代表作。
可版权上的纠结,则显然不是导演作品就能轻易解决的。
用来确权的NFT,却成了一个侵犯知识产权的可能,或许才是最大的讽刺。
正如一篇报道所指出的那样,一件作品可能是多方合作的成果,原创作者、合作作者、二次创作者、出版商、制片人等等都可能参与一件作品的开发与创造,那NFT的版权又该如何分配呢?
但昆汀·塔伦蒂诺也给出了另一个正向的启发:他不是直接打包电影数字版成NFT,而是赋予了新的内容:将之前从未对外发布的《低俗小说》的场景,制作成7个NFT。每个NFT都包含着只对其所有者展露的“秘密”内容,包括电影未经剪辑的第一部手写剧本、来自奥斯卡获奖电影制作人的评论等……
完全的私密独享和独此一份,让拥有者可以用全新方式观看《低俗小说》,才是这个NFT的最大价值。
当然,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,它的价值更多是来源于小金人——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。
元宇宙中的衣食住行,用NFT来确权,是否有意义,尚且难说。
但NFT确实可以用更多的脑洞,来创造不同于现实的“多元宇宙”。
2018年红极一时的区块链游戏《加密猫》,用的就是NFT技术,给每个猫进行特殊的标记编号,让它成为独一无二的猫。
尽管,这个概念,和传统的游戏虚拟物品也不会有太多体验上的差别,不过“安慰剂”效果明显。
2021年6月,国际奥委会联合游戏公司nWay推出了东京奥运会收藏NFT徽章,属于一种营销,尽管后期也被炒作了溢价50倍。
但这或许给了许多因疫情不能亲临奥运会现场的人,一个念想。
腾讯的做法,或许偏于保守,却不失为一种方向。
从2021年8月推出“幻核”以来,腾讯在NFT上只向三个方向进行尝试:
一是传播中国文化(民族文化)。
比如推出56个民族的NFT艺术藏品,这种将国潮风和传统文化,再一次结合并围绕Z世代的喜好而NFT化的动作,其文化传播意义远高过售卖的收益。
二是试图推广和打造“大型IP”。
比如爆火动画《一人之下》的人物画像NFT。
对于泛娱乐生态已经成型的腾讯而言,这只是进行更多的边界拓展的尝试。
换言之,就是一种营销或产品周边的探索。
不过,真正让人觉得有意思的,还是用NFT来做企业文化上的一个小“偶遇”。
2021年11月11日,腾讯为其员工发放了23周年纪念版NFT,共发行72000枚,几乎每一个腾讯员工都领导一款独属于自己的NFT礼物……
这和之前送企鹅盲盒,是一样的路数,只是成本更低、效果挺好。
更多的脑洞,还在开启的路上,未必一定要让NFT去溢价。
被命名为“Music Liberates Music”(音乐解放音乐)的NFT作品,尽管背后有来自企业的营销,但基于“当下,只有 2% 的音乐制作人是女性”这一说法,作品里收录了来自加勒比海女制作人Bambii、Denise De'ion和Perfxn的3首曲目,并通过发售过程,让购买者也可获得曲目制作人的一部分版税……
增值的价值,也就通过NFT的版权确权功能,用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呈现,尽管有点慢和少。
简单的拿出一个物品(现实或虚拟),变成NFT的时代,终将过去。
毕竟,这种简单劳动和郁金香热,在没有真正的价值铺底和底蕴背书之下,不可持久。
但那时,才是NFT真正脑洞大开,形成跨行业、跨领域、大脑洞、真价值的黄金年代。
尽管,没现在一锄头下去可能有金矿那么容易。
但别忘了,淘金热中,最终赚到钱的大多只是卖锄头的人。